李壽生:后疫情時期,石化企業應該這么干

發布日期:2020-09-24 09:16:44 2403
      “年初以來,我國成品油市場在供需兩側遭受夾擊,對原油產業鏈穩定運行造成巨大沖擊。得益于我國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受疫情影響,世界經濟以及石化產業發展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和態勢。隨著疫情防控向常態化轉變,如何認識后疫情時期宏觀經濟形勢變化,以及我們石化產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應形勢變化加快結構調整與轉型,對石化產業實現后疫情時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迎嚴峻挑戰
 
       當前,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但境外疫情暴發增長態勢仍在持續。有專業機構預測全球疫情的持續時間及負面影響可能會超出預期。全球經濟已陷入衰退,石化產業面臨歷史上最嚴峻的困難和挑戰。
 
       一是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宏觀經濟帶來的嚴重沖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月24日發布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較4月份報告下調1.9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程度會遠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下滑,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全球經濟衰退。從國內看,疫情對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沖擊已在一季度GDP增速中體現,需求面指標同比放緩,經濟主體消費需求降低。同時我們要警惕未來一段時期外部輸入型風險還將繼續沖擊國內經濟,國際貿易受阻的狀況短期難以改善,也將進一步拉低我國經濟增速。
 
       二是產業結構調整滯后給有效供給帶來的疊加挑戰。“低端過剩,高端短缺”的結構性矛盾是石化行業長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的拉動下,消費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有效供給與有效需求不能有效匹配的短板正在日益凸顯。另一方面,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沖突、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不確定因素的交織疊加,新能源技術、能源新技術等一系列戰略新興產業的加速培育,全球石化市場的供需關系和供需格局也將會發生較大轉變,行業經濟下行壓力短期內難以改變。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替代和淘汰低端、無效供給,已成為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結構調整升級的主線。
 
       三是原油價格大幅波動給行業經濟運行帶來的嚴重困難。油氣全產業鏈面臨大考,并可能重塑。2019年,我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有規模以上企業302家,實現利潤總額1628.6億元,占全行業利潤總額的24.3%。我國原油生產成本大約在60美元/桶左右。如果這樣的油價持續下去,我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將會處于嚴重虧損的狀態。
 
       四是經濟效益下滑給行業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巨大考驗。今年一季度,石油和化工行業每100元營業收入成本達到85.91元,創歷史新高,同比上升3.55元。國內市場波動不斷加劇,主要石化產品價格大幅走低。監測數據顯示,3月,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出廠價格環比跌幅達17%,較2月擴大6個百分點,為近年來最大環比跌幅;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出廠價格環比跌幅1.4%,較2月擴大0.9個百分點,價格再創新低。石化產品價格的持續低迷和單位成本的走高導致全行業經濟效益不容樂觀。

       聚創新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經濟界委員的聯組會上指出,“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困難、風險、挑戰,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總書記這一科學判斷對我們深刻認識石化產業的發展大勢和發展方向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盡管我們石化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但是長期穩中向好這一總的發展趨勢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
 
       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大、韌性足、回旋余地廣,擁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同時具有相對完整的石化產業鏈和工業體系,生產能力和配套能力都居世界前列,具有應變局、育新機、破危局、開新局的基礎和能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用創新的方法、用創新的力量破舊立新、轉危為機,開辟出行業發展的新道路、新境界、新格局。
 
       創新就是生產力,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撐,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這一點在有效應對疫情沖擊和疫情防控期間得到了充分印證。
 
       眾多硬核科技、遠程辦公、“云”會議、智能制造等創新手段廣泛應用,不僅成為當前有效應對防控疫情、有序加快推進復工復產的最強勁動力,也為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開辟了一方新業態的藍海。
 
       石油化工行業要準確把握此次疫情所帶來的歷史機遇,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最核心、最關鍵、最可持續的競爭力,強優勢補短板,加快改革創新,全力激發行業創新動能,扎實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努力完成保能源、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重點任務,用創新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促行業升級
 
       后疫情時期,促進行業的全面恢復,關鍵要找準堵點、斷點,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有針對性地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我們既要努力連接“斷點”,加快重構國內產業鏈,使傳統產業鏈優勢更加穩固,讓產業循環連接通暢,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復工達產;還要積極紓困解困,加快實施強鏈補鏈工程,補強產業鏈短板,打通制約行業發展的堵點,推動產業鏈不斷向高端延伸,提升核心領域技術產品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水平,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實現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的供需動態平衡,培育新的競爭優勢。
 
       石化行業作為我國石油、天然氣、成品油的主要生產供應部門,肩負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推動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十三五”期間,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石油進口大國,2019年進口油氣分別達到5.06億噸和1370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分別為72.6%和43%。預計到2025年,我國石油、天然氣消費量將增長至7.3億噸和4500億立方米,國內油氣供應保障任務十分艱巨。
 
       石化行業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推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向縱深發展,進一步加大勘探開發投入,切實提升油氣保障和安全生產水平;加快非常規油氣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推動資源有效接替;持續推動綠色發展,著力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和節約替代,統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推進能源清潔發展水平;加快油氣管網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能源戰略通道;結合“一帶一路”國家倡議,全方位提升能源國際合作水平。切實履行好石化行業保障國家能源和油氣安全責任,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是全行業事關全局的一個戰略任務。要著重把化解煉油產能過剩的突出矛盾,優化PE等化工新材料結構性過剩的傾向性問題,提升化肥等傳統產業結構升級,作為2020年優化傳統產業結構工作重點。要聚焦提升傳統產業基礎高級化、現代化水平,在加快傳統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同時,把重點放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上。加快培育一批符合市場新需求,具有技術制高點水平,具有成長后勁的技術、項目和產品。要加快推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能源新技術和新能源技術、化工新材料技術、高端精細化學品技術、現代煤化工技術和節約環保技術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形成一批有水平、有規模、有效益、有后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拓市場需求
 
       有分析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的重創,主要是對市場需求的重創。疫情對全行業經濟運行產生的一系列全新挑戰,既包括市場需求的全新變化,又包括供給側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既包括復工復產后產業鏈面臨的難點、堵點和卡點,又面臨上下游產業鏈資金、供給和物流的新變化。這些重大矛盾交織在一起,最現實、最根本、最核心的矛盾就是市場需求的矛盾。
 
       從數據看,2019年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連續6年成為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凈出口占到我國GDP的16.24%,也是我國經濟保持持續繁榮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中國市場對個人防護用品和醫療藥品的需求激增,正常的生產資料需求,除春耕農資需求外其余需求都呈現出減緩或推遲的態勢。此外,為遏制疫情進一步蔓延,許多國家紛紛采取“封城”甚至“封國”等一系列限制性措施。這不僅導致國內需求被壓制,還降低了進口需求。因此,搶抓擴大內需戰略機遇,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全力開拓市場需求成為我們扭轉行業經濟下行壓力的當務之急。
 
       抓新增長點
 
       作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綠色和數字化在推動行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健康的重要保障。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進一步凸顯了我國生態治理體系的極端重要性。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安全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樣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組成部分。
 
       疫情還對消費習慣改變、消費模式創新等產生深遠影響。無人配送、在線消費、網上娛樂、居家辦公、遠程視頻會議和線上醫療健康、在線教育培訓等快速成長,“宅經濟”“云生活”既適應民生需求趨勢,又釋放新興消費潛力,體現出經濟社會發展對數字技術更加廣泛多樣的需求。
 
       新興產業賦能傳統產業,將加速帶動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加速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今年全行業要著力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行業環境保護工作的技術支撐,同時要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新機遇,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積極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讓大數據在抗疫中跑出加速度,跑出新成果,讓綠色發展、數字化轉型等新興發展方式引領行業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普遍需求,實現好統籌推進疫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
 
       強企業管理
 
       對于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困難,特別是實體經濟、中小企業的困難,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
 
       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中央從財政、稅收、價格、關稅、交通運輸等多個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都很高的逆周期政策,還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改革開放的政策措施。對于這些政策措施,要認真學習,充分利用,真正發揮這些優惠政策的杠桿拉動作用。
 
       2020年全行業企業特別是大中型骨干企業,要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資金和成本管理為重點,在全力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的基礎上,從嚴、從細、從實加強資金成本管理。特別是要緊緊抓住“成本管理”這個牛鼻子,緊緊抓住成本構成的“料”(原料成本)、“工”(人工成本)、“費”(財務費用成本)三個方面,“斤斤計較”“點滴節約”。
 
       在“做大做強”和“做好做遠”上破解經濟效益的“短板”和“困局”,全行業的經濟效益就一定能夠扭轉“效益靠價格”的被動局面,破解全行業經濟效益這一困局,開創行業經濟效益和經濟效率的新局面。

       揚行業精神
 
       在我國石化產業70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產生了影響巨大并傳承至今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吉化作風”。這些精神和作風在新冠疫情阻擊戰中被石化企業以及廣大干部職工大力弘揚,成為攻堅克難、逆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并與新時代背景文化相結合,創造出了石油和化工行業新時代抗“疫”精神。
 
       這一新時代行業抗“疫”精神可概括為“迎難而上、勇于拼搏、主動作為、甘于奉獻”,廣大干部職工譜寫了一曲又一曲不怕苦、不怕累、舍小家、為大家、義無反顧、“逆行”有我的大愛之歌。
 
       偉大來自于平凡,英雄產生于危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石油和化工行業大力發揚新時代抗“疫”精神,充分發揮生產與技術優勢,開足馬力生產醫衛防護物資,為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次疫情過后的高質量發展將是對行業和企業的又一次大考,是對行業和企業市場“免疫力”和“危機管理”能力的又一次全新考驗,同時也是對行業和企業戰略創新能力、應變的組織協調能力、產品結構調整能力的又一次重大機遇。我們要發揚新時代行業抗“疫”精神,以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打一場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戰。
 
       這次大考和重大機遇,對我們行業特別是對每個企業都是一次要么“逆勢而上”,要么“順勢倒下”重新洗牌的考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強調的那樣:“我們要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把短板補得再扎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
OA系統
微信掃碼
聯系電話
0724-2211454
返回頂部
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_在线欧美天码中文字幕_97国产永久网址在线观看_亚洲国产原创无码在线视频